美食天下之相约福建

来源:账房先生的算盘 2016-11-17 9:21:07

在第一期美食天下里,小编向大家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广东美食,在小编身边有很多福建的兄弟姐妹,每每听到他们在聊当地的美食时我就很好奇福建的美食是什么样的,经过长时间的搜集资料和访问。今儿,我就带大家去瞅瞅福建的美食有哪些。

福建,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第一。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千米。福建以侵蚀海岸为主,岛屿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海坛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依山傍海的特点也造就了福建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除了鼓浪屿,武夷山,泰宁,清源山,白水洋,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NO.1

    福建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也是华侨的主要祖籍地之一,福建的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舶来品,沙茶就是一种。沙茶始源于马来西亚,也有来自印尼一说。闽南人饮茶成风,因此讲马来语的sate翻译做闽南语的沙茶(sa-te)。

     沙茶面的做法很简单,碱水油面放入笊篱下开水锅烫熟,捞到碗里,随自己的口味加入猪心、猪肝、猪腰、鸭腱、鸭血、大肠、鲜鱿鱼、豆腐干等辅料,最后淋上一直在大锅里滚开的汤料,一分钟之内一碗面就可上桌了。

    沙茶面目前在闽南地区公认口味最全、最受欢迎的应是位于漳州龙海市石码镇,此五平方公里土地上,大大小小沙茶面店近百家,从上世纪末至今,此地沙茶面分为辣、香两流派,每日客流众多,老街上关于沙茶面的故事口口相传。石码沙茶面与厦门沙茶面味道可谓天地之差。厦门沙茶面师出此地。却将原先大道从简,爽口回味为上的沙茶原则一再变动,成为花生酱与蒜蓉等口味浓重的浓汤风格。想品尝沙茶面的食面客务必前往石码小镇一品沙茶面的正宗源香,一定会舌口留香,大呼过瘾



NO.2

      蚵仔为闽南语,指牡蛎(或称海蛎)。福建闽南、台湾、潮汕常做家常小吃蚵仔煎,口感香脆,内馅香滑。

    蚵仔的学名叫牡蛎,瓣鳃纲,异柱目,牡蛎科,牡蛎属,属食用贝类。壳多为三角型,厚薄因种而异,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牡蛎的营养价值丰富,被人比喻为“深海牛奶”。

    广东人称牡蛎为“蚝”,而在闽南潮汕及台湾一带称之为“蚵仔”。闽南有句俗谚叫“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农历二月,韭菜的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也是蚵仔最为肥硕的季节。蚵仔煎则是两者奇妙的黄金组合。将韭菜切成一指节长短,和洗净的蚵仔搁在一起,加入稀释番薯粉作为粘合剂,入油锅煎至金黄。

    潮汕人虽写作“蚝烙”,却读作“ô lok”,与蚵的闽南语读音“ô”一致,可见两者的渊源关系。

NO.3

      福建美食是中国的美食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说到福建的美食,就不得不提著名的福建拌面了。

      福建拌面具有香味浓,色泽鲜,原料简单,烹饪方式易掌握的特点。口味咸甜,油而不腻。在普通的沙县小吃店中,其基本原料包括:面条500克左右,花生酱50克,时鲜青菜若干,酸菜,盐,味精(鸡精),香油,醋,蒜泥适量。

拌面由鸡蛋面煮熟后,加上卷心菜与花生酱拌在一起的素面食(偶尔会加上卤猪肉碎),故名“拌面”。

      拌面最常用的酱是花生酱,很多朋友觉得单独吃比较腻,但和扁食(又称扁肉、云吞)交换着吃就很有滋味了!你看,扁食是汤面食,拌面是干面食,所以福建人通常将扁食和拌面一同点上。而且你会发现,扁食+拌面的卖价刚好等于一般的小吃。这不表示他俩就是一对儿?



NO.4

      荔枝肉是福建省福州、莆田等地特色传统名菜,属于闽菜。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因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荠和切成十字花刀的猪肉,烹调后因外形型似荔枝而得名。
制法是将猪瘦肉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块,因剞的深度、宽度均匀恰当,炸后卷缩成荔枝形,佐以番茄酱、香醋、白糖、酱油等调料即成。

      荔枝肉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因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荠和切成十字花刀的猪肉,烹调后皆似荔枝而得名。但如今许多餐馆已使用土豆代替荸荠。荔枝肉独具闽菜特点,味道酸甜可口。

他的做法也是非常有意思大家不妨可以在空闲时间试着做一下:

      首先将猪瘦肉洗净,先切成大约长10厘米、宽5厘米、厚1.3厘米的肉片,在每片肉面上剞0.5宽、0.8厘米的斜十字花刀。然后把剞上刀花的肉片切成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斜形块。荸荠切厚片,一并和肉块用红曲粉、湿淀粉(30克)抓匀。葱白切寸段,蒜头切米。

     炒锅放在旺火上,下猪油烧到八成热时,把挂匀湿淀粉的肉片、荸荠下锅翻炸二分钟,待肉片出现荔枝形状时,倒入漏勺沥去油。炒锅留余油放在旺火上,先下蒜米煸炒,再下葱段、白糖、香醋、酱油、骨汤、芝麻油和湿淀粉(5克)调稀勾芡,倒进荔枝肉、荸荠,加入猪油15克,翻炒几下,装在盘中即成。

      出锅时你就会看到,色泽带红,形似荔枝,吃起来质地脆嫩,酥香味佳,酸甜可口。




排版采自行动派

NO.5


      继光饼又称光饼,是福建省地福州、建瓯、顺昌等地最受喜爱的汉族传统饼类名点之一。
福州人每逢祖先祭日与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在众多的供品中都少不了“光饼”,它成了人们怀亲念祖的一种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

       继光饼在当地的食法,可谓发扬光大到极致:当地群众会将继光饼放入水中泡得发胀,接着将它切成块状,然后同芥菜梗、肉片等下锅烹炒。据称这还是当地的一道名菜。这样的吃法至今还在进行着。有意思的是,当地人还称长期食用这种只有一点咸味的饼,对于胃病等还有一定的疗效呢。尽管有点夸张,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呢———对于有胃病的人来说,少食多餐也是一种疗法,而继光饼恰恰是绝好的“少食多餐”的对象,饼个儿不大,且随时可以食用。

      福州人每逢祖先祭日与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在众多的供品中都少不了"光饼",它成了人们怀亲念祖的一种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

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连日阴雨,军中不能开伙,戚继光便下令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不但普遍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继光饼"。这种叫法如今在该省的福安等地依然保持着。




NO.6


    厦门姜母鸭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菜,属于闽菜系厦门菜。据《中国药谱》及《汉方药典》两书所载,“姜母鸭”原系一道宫廷御膳,相传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后来流传至民间,遂成为一款名菜。其吃法类似于北京的涮羊肉火锅。“姜母鸭”上桌后,可随鸭心、鸭肝、鸭胗、鸭肠、鸭血、水发粉丝、洋白菜、水发腐竹等配菜烫食,最后还可以上一些杂面煮食。

    厦门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成菜味道鲜香,甘辛兼备,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厦门姜母鸭一般以套餐的形式出现,其吃法类似于北京的涮羊肉火锅。“姜母鸭”上桌后,可随鸭心、鸭肝、鸭胗、鸭肠、鸭血、水发粉丝、洋白菜、水发腐竹等配菜烫食,最后还可以上一些杂面煮食。

      据《中国药谱》及《汉方药典》两书所载,姜母鸭原系一道宫廷御膳,相传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后来流传至民间,遂成为一款名菜。熟地、当归、川芍有补血活血功效,枸杞子有补肝益肾作用,党参、黄芪有补气的效果,老鸭可以滋阴降火。因此,姜母鸭妙就妙在气血双补的同时,搭配鸭肉的滋阴降火功效,使得此道药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老姜除腥热身的药膳效果也是让人们普遍喜爱的主要原因。

NO.3

    土笋又名涂笋,据《闽小记》载:“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生于海滨,形似蚯蚓,即沙巽也。”历史上最出名的要数泉州安海的土笋冻,味美甚鲜,在《闽杂记》也记载:“涂笋生于海滩沙穴中,今泉州海崖有产。”今安海产量最多。土笋冻呈灰白色,晶莹透明,香嫩清脆,富有弹性,和其它调料配食,风味尤佳,是泉州乃至泛闽南地区一带冬春季节的时令佳肴。在闽南,也有一种最滋养的做法。先将土笋和油葱同炒,盛起,旺火水开,洒香油,放笋、米线。油汤温正高,土笋尽情舒展,米线片刻就被泡熟了。

    土笋冻,是发源于福建泉州的特色食品,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它含有胶质,主原料是一种蠕虫,属于星虫动物门,学名可口革囊星虫,身长二、三寸。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其肉清,味美甘鲜。配上好酱油、北醋、甜酱、辣酱、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白萝卜丝、辣椒丝、番茄片,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风味小吃。

  只要你到厦门,厦门人肯定会向你推荐“土笋冻”,因为大家都把它列为厦门第一风味小吃。但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厦门、漳州等沿海一带都把“土笋冻”列为当地的特色小吃,但要说正宗还是数泉州安海的“土笋冻”了,《闽杂记》记载:“涂笋生于海滩沙穴中,今泉州海崖有产。”



图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