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洱源县炼铁山区,山高地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长年盛产白芸豆、小米豆和黄豆等豆类。这些土生土长而不施任何肥料的“绿色”豆类,虽然每年都要被大小商贩们用大卡车一车车运出山外,漂洋过海去创外汇而供不应求,但故乡人总是留足自产的黄豆,每到气温骤降,蚊绳绝迹的秋冬季节,就开始用它制作美味可口的臭豆腐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从双廊搬迁过来的“新建队”村,便是炼铁山区境内制作豆腐和臭豆腐最有名的村子,人称“豆腐村”。该村不仅一年四季给当地人供应新鲜豆浆和豆腐,还随时制作出一筐筐“香味”扑鼻的臭豆腐来供应着食品市场。
白族人家每次制作臭豆腐时,首先精选数十斤优质的黄豆,除去杂质,用清水浸泡半天后,用手推磨或电动打浆机粉碎成浆,再用纱布滤去豆渣,再把沉淀的“豆汁”在铁锅里煮熟后,加入石膏水凝固成豆腐,最后加压挤出“酸水”后,就成整块的豆腐了。其次把划成巴掌大的这些新鲜豆腐块,置放在阳光下曝晒半天后,可堆放入瓷盆中置于木厨柜里半个月左右,让其充分发霉发酵,直至豆腐块上长满青灰色的“小耗子毛”(霉菌)时,就可以取出烹制“臭豆腐”美食了。其吃法有四:一是在整块的臭豆腐上加入适量的食盐、香油、辣椒面、味精、花椒面、香葱和芫荽等佐料后高温蒸熟后即可享用;二是在锅上炒熟后加入适量的食盐、香油、辣椒面、味精、花椒面、香葱和芫荽等佐料后即可入口品尝;三是将臭豆腐切成小块后在炭火上或油锅里,烧或炸熟加佐料后可大饱口福;四是切成拇指大小的臭豆腐里拌入适量的食盐、辣椒面、花椒面、生姜丝和香油等配料后压入陶罐里密封腌制成“油卤腐”,腌制个把月后可品尝其香味了。
其实,臭豆腐不怎么“臭”,而是“香”气浓郁,其营养丰富,开胃健脾,无论哪种吃法,每每烹制时都易散发出浓郁的香味随风向外飘荡,让左邻右舍的鼻子都来做客,共享臭豆腐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