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挑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北宋苏轼的诗歌《春江晚景》中就勾勒出河豚肥美、藜蒿鲜嫩的画面。在南昌人民的食物谱系中,藜蒿是同家乡味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南昌人对藜蒿情有独钟
提到南昌人对藜蒿炒腊肉的钟爱,就会想起江西人的第一部方言连续剧《松柏巷里万家人》的方言主题曲就是《藜蒿炒腊肉》:“呷稀哩哟?候死人奈!(吃什么呢?馋死人了!)鄱阳湖里咯几根子草,南昌人饭桌上变成了宝。
喷喷香咯日子红火火咯过哟,活得有滋又有味,赛过那藜蒿炒腊肉,千家万户乐陶陶,乐陶陶。”人们用藜蒿炒腊肉来比喻生活有滋有味,“下到三岁刚会走,上到老人九十九”的南昌人都爱吃藜蒿炒腊肉。
每到江南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在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湖面上,便会长满这种名叫“藜蒿”的野草。正宗野生的藜蒿,绿叶红蔓,气味芳香,然而其生长期极短。湖南、湖北一带流传着“一月藜,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的谚语。鄱阳湖地区可能在气候上有它自身的特点,藜蒿的生长期略晚于两湖地区,流传的则是“三月藜,四月蒿,五月藜蒿当柴烧”的说法。尽管两个地方的谚语在字面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对藜蒿这种野生植物极强的时令性的概括都极为精确。
过时的藜蒿,入口如嚼草根,农民大多用来喂猪,或者晒干焚烧做有机肥。近些年来大棚栽培的藜蒿倒是延长了生长期,外观比野生的更粗壮,颜色也比野生的更翠绿,不过味道比野生的却不知要差了多远。
早些年,南昌人并不知晓藜蒿为何物,但常年在鄱阳湖和赣江水面上讨生活的渔民船夫们,却是靠它来佐酒下饭的。原南昌府七门之一的章江门外码头,常有南来北往的船舶停靠,每到晌午或傍晚,船民们架锅造饭时,整个码头便飘满了藜蒿特殊的香味,惹得岸上饥肠辘辘的城里人驻足撮鼻。有脸厚者忍不住登船品尝,继而讨得一把归屋,遵船家所嘱如此这般地炒了,拿与左邻右舍尝鲜,尝者皆曰:“好吃!”自此,登船索藜蒿者日众,先是白拿,再是以物换物,城里人拿些子针头线脑换船家一把子藜蒿。再后来,有些有头脑的船家就干起了贩卖藜蒿的营生。
每到冬季,渔民船夫就把藜蒿一船船地运来南昌府贩卖,收入颇丰,竟胜过打鱼捞虾,于是效仿者如雨后春笋。现在渔民船夫们每天都会整船整船地将它运到南昌市的抚河桥码头。于是,整个南昌市,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在掐着它碧亮青翠的嫩茎;让这种飘满芥香的菜蔬飘满了南昌市的每个角落。藜蒿——这鄱阳湖上名不见经传的水生野草,遂成为南昌人碗里的美味佳肴。
要做出上品乃至极品的藜蒿炒腊肉,对原料的要求很高。藜蒿必须是采自于鄱阳湖的野生嫩茎,腊肉必须是农家自己腌制的上乘的土猪腊肉。做配料用的韭菜,也必须是农家自己地里种出的香韭菜——做藜蒿炒腊肉,加些香韭菜,能更好地衬出藜蒿的原香;不加韭菜,味道要差得多。
甚至,连加在锅里的小辣子干,也必须是农家自己晒的,而不是用机器烘焙出来的。这样炒出来的菜,方能香辣到位,让你酣畅淋漓。原材料选好了,要做出一盘让自己自得、让客人大快朵颐的藜蒿炒腊肉,也不是太难。
大致的操作步骤是:先把洗好的藜蒿嫩茎和韭菜掐成或切成段,再把腊肉切成丝或片装盘,然后将锅烧热,不用放油,把腊肉肉色煎到金黄,赶紧铲起来,将藜蒿倒进油锅,略炒片刻,再倒入韭菜(韭菜不可与藜蒿同时入锅,以免韭菜炒黄),加红辣子干,大火爆炒,加盐,再放炒好的腊肉,在藜蒿颜色碧青时起锅。一道香喷喷、油光光、辣兮兮、碧闪闪,色香俱佳、风味独特的“藜蒿炒腊肉”便大功告成了。
我国食用藜蒿,历史悠久
藜蒿别名芦蒿、蒌蒿、小艾、水艾、水蒿、柳蒿、皤蒿、艾蒿,为菊科蒿属野生草本植物。藜蒿性喜温湿,“生于阪隰,而以沼泽尤佳”,在世界各国,例如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和欧洲南部的湖沼地区都广有殖衍。
藜蒿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早已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春秋时期,藜蒿作为一种君子之草和献祭之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诗经·鹿鸣》有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经·汉广》:“翘翘错薪,言其刈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诗中的“苹”、“蒿”、“蒌”,即皤蒿(白蒿),也就是藜蒿,是与君子的交游和德音相匹伍的。
藜蒿又别称“蘩”,最早人们是把它用作祭祀神灵的祭品的,如《诗经·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淽。于以用之,公侯事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采蘩”就是采藜蒿。在哪儿采呢?在沼泽地、在山涧中;采来做什么用呢?献给公候们祭祀祖宗和神庙。
在《神农本草经》中,藜蒿被列为野蔬上品。宋代“老饕”苏东坡诗云:“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由此可见苏东坡对藜蒿的喜爱。明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对以前落难时救过自己性命的藜蒿念念不忘,规定江南各州县每年清明节将藜蒿作为“贡品”进贡到南京,更是对民间采集野生藜蒿为食的习俗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此以后,用各种肉类拌炒,味道鲜美,令人唇齿生香的藜蒿,几乎成为每个江南人都爱吃的一道极品野蔬,一直享有“登盘香脆嫩,风味冠春蔬”的美誉。
藜蒿是当今人们十分喜爱的绿色保健食品,不仅具有色、香、脆、嫩的独特风昧,而且营养丰富。藜蒿除食用之外,还可药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即列举了藜蒿的多种治病和保健功能,称“采其根茎”,食之可清火败毒。中医认为,藜蒿味甘、性平、微毒,可清热、抑火、祛湿、解毒、降压、行滞、健脾等。此外,藜蒿还可作配酒的原料,焚燃干草可驱蚊。
藜蒿的做法,各地不尽相同。就记者所知,大体有凉拌藜篙、砂锅藜篙、糖醋藜蒿、三丝藜蒿和腊肉炒藜蒿这么几种。将“藜蒿炒腊肉”这道菜做成了一种美味佳肴中的极品,把它吃成了一种境界、一种文化、一种乡愁的,毫无疑问,当首推南昌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藜蒿炒腊肉”作为一种打上了浓郁乡土印记的食谱,业已进入南昌人的血脉之中,成为全体南昌人民,特别是那些漂泊在外的南昌游子们的精神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