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虚弱的食疗方法

来源:还书格格食疗 2018-1-23 9:14:15

...

治未病专刊第34期

       每三天一期,陪伴您的健康

导读:体质虚弱,是由多种因素渐积而成,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多种慢性衰弱性疾病的共同表现。

冬天来了

体质虚弱的食疗方法

编辑/可乐冰红茶


一、几种类型以及食疗方

1气虚型 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头晕神疲,肢体无力,舌苔淡白,脉细软弱。食疗以补气为主。常用食疗的食物有莲子、山药、扁豆、大枣、芡实、薏苡仁、牛肉、瘦肉、猪肚、核桃、糯米、大豆等。常用食疗入药有党参、人参、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炙甘草、茯苓、白术、紫河车等。


食疗方一:芡实肉、薏苡仁(炒)、粟米(炒)、白糯米(炒)各500克,莲子肉、山药各150克,茯苓50克,共研细末,每日取适量煮粥服食。


食疗方二:肥童鸡1只,宰杀后洗净,切四大块,再切入生姜50克,大枣100克,好酒一坛、将鸡、姜装人酒坛,隔水慢火煮1日,凉后空腹将鸡、酒连姜枣随意食之。


加减法:肺虚咳嗽有痰,加猪肺、杏仁、五味子;自汗畏风,加五味子、浮小麦;感冒头痛,加生姜、桂枝、防风;脾虚泻下,加扁豆、苡仁、炒谷麦芽;心气虚失眠心悸,加人参、白术、五味子;肾虚腰酸腿软,加山萸肉、紫河车、菟丝子。

2血虚型 面色淡黄或淡白无华,唇舌指甲色淡,头晕眼花,肌肤粗糙,舌质淡,苔少,脉细。食疗宜养血为主。常用的食疗食物有桂圆肉、大枣、芝麻、菠菜、红糖、花生仁、鸡肉、人乳、牛乳、动物肝脏、蜂蜜、瘦肉等。常用的食疗药物有熟地、白芍、当归、鸡血藤、益母草、仙鹤草等。


食疗方一:黑豆炒熟研末,红枣煮熟去皮核,与豆粉共为丸,每服10克,淡盐水送服。


食疗方二:牛奶5000克,桂圆肉5000克,共煎成膏,每日酌量服用。


加减法:心血虚为主,心悸不安,失眠,加桂圆肉、丹参、茯神;肝血虚为主,肌肤麻木,月经不调,加首乌、阿胶、桑椹;血虚有瘀,腹有症块,加山楂、韭菜、丹参、当归等。

3阴虚型  面红颧赤,唇红,低热潮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安,盗汗,口干,舌质光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食疗以滋阴为主。常用食疗的食物有百合、山药、扁豆、芝麻、动物肝肾,以及各种生津养液的蔬果。常用食疗的药物有沙参、天冬、麦冬、酸枣仁、柏子仁、阿胶、生地、白芍、枸杞、黄精、玉竹、地骨皮等。


食疗方一:梨汁2000克,藕汁1000克,鲜生地汁1000克,麦冬100克(捣烂加水取汁),萝卜汁500克,茅根汁1000克,上汁共用小火熬煎,加入蜂蜜500克,麦芽糖250克,姜汁30克,熬如稀糊。贮瓶中,每次一匙,开水冲服,日2次。


食疗方二:玄参15克,猪肝250克,共炖1小时,捞出猪肝切片,调味食用。


加减法:肺阴虚干咳少痰,加麦冬、沙参、百合;心阴虚,心悸失眠,加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麦冬;胃阴虚,胃脘痛,干哎,大便结,加麦冬、石斛、苡仁、麻子仁;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加枸杞、桑椹、黑鱼、生地、黑芝麻;阴虚出血,加旱莲草。

4阳虚型  面色苍白或晦暗,特别怕冷,手足不温,出冷汗,精神疲倦,气息微弱,或有浮肿,舌胖,边有齿印,苔淡白而润,脉细弱。食疗以补阳为主。常用食疗食物有鹿肉、羊肉、狗肉、鳝鱼、鳗鱼、动物肾脏和睾丸、核桃、栗子、韭菜等。常用食疗药物有附子、干姜、肉苁蓉、菟丝子、肉桂、鹿角、紫河车、冬虫夏草、巴戟夭、仙茅、仙灵脾等。


食疗方一:猪油、羊油、牛骨髓、蜂蜜、生姜汁各1000克,共熬成膏,贮瓶中,每取2匙,温酒送服。


食疗方二:羊肉500克,山药500克,分别煮熟研烂,与大米共煮粥,空腹食之。


加减法:脾阳虚,便溏不止,加肉豆蔻、山药;‘肾阳虚,阳痿滑精,加鹿肉、虫草、紫河车、肉苁蓉;心阳不足,胸闷胸痛,面青唇紫.加附子、人参、五味子、干姜、炙甘草。

版权声明

本文原文《体质虚弱的食疗方法》,作者诚北,摘自《医药世界》,1999(2)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上医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

——当代名医陆广莘先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何谓治未病?

第一,未病先防!

通过情绪、饮食、运动的良性结合,防止内、外病邪对人体的侵袭,不生病或少生病。


第二,已病防变!

已经生病,在治疗上应尽量防止病情演变加重。


第三,病好防复!

“三分治病七分养。”生病之后,治疗重要,调养更重要,尤其病刚愈之时,更要重视调养,才能防止复发。


健康,重在观念:

大多数中国人,在生命的最后1-2年,花光一生的积蓄,吃遍所有含大剂量副作用的药物,再多开几次刀,然后~~离去,疾病如何应对?


答案:重在预防,治未病!


让我们一起为了家人的健康而努力,将重点放在调养上而不是治疗上。


过敏性咳嗽鼻炎哮喘食疗8群 292173067(QQ群)


还书格格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