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烧饼、开化气糕、永康肉麦饼、建德豆腐包、湖州大馄炖……浙江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名小吃,在满足人们味蕾的同时,也成为当地饮食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不过,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经营门槛低等因素,这些小吃给人的印象都是拘囿在一方的“小打小闹”形象。而眼下,随着各地对传统名小吃品牌、文化的重视,这些土气十足的“地方军”们也展开了一场场逆袭之旅,有的甚至还把高大上的门店开进了省城杭州。
去过浙西地区的建德,一定听说过当地的一个小吃:豆腐包。一直以来,建德人每天的生活,就是以一口豆腐包、一杯豆浆开始的。
豆腐包到底有多好吃?换作以前,外地人恐怕很难得知。作为吃着豆腐包长大的当地人,记者认为用鲜美一词已经远远不足以形容它的独特滋味。
和杭州可以买到的豆腐包咬一口基本上是干乎乎的感觉不同,建德豆腐包以使用嫩豆腐和葱为馅料闻名。都说嫩豆腐水分多,不容易包裹,但建德人就是挑战高难度,用这材料做出了美味可口的豆腐包子。
除了制作工艺,吃豆腐包的时候也颇有讲究,要像汤包一样,先咬破一个小口子,让白嫩爽滑的豆腐顺势流进嘴里,紧接着,舌尖就会涌进青葱和红辣椒的香,滋味已经不是一个鲜字可以表达。
然而,味道虽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和许多地方传统名小吃一样,建德豆腐包都是偏居一隅,很少为外地人所知晓。这种知名度不广的状况,直到它入选新的杭州名点名小吃名单后,才有了改变。
彼时,在最近一次举行的杭州名点名小吃评选中,建德豆腐包从参选的170多道小吃中脱颖而出,最终入围36强之列,专家们给它的评价是:“很接地气,很有文化,工艺独特。”
带着豆腐包参评的严州府餐饮有限公司,是建德餐饮界的大佬,董事长王拥军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真正把建德豆腐包打造成为新的杭州知名小吃。
“包子是一个地方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也是一个地方餐饮文化的具体表现。建德豆腐包原材料的选择和口味的特点都与众不同,至少在杭州是独一无二的。”他说。
因为这次评选,建德豆腐包在杭州着实火了一把。而眼下,在严州府的杭州门店里,豆腐包同样也是不少人爱点的对象,很多人特意赶到这里,目的就是为了尝尝它的味道。而事实上,除了豆腐包,很多建德当地的传统名小吃也都能在这里找到。比如九姓肉圆、苋菜饼、大同馄饨、苞芦粿、严州咸汤圆,等等。
不仅如此,除了小吃,严州府还把当地的古法卤鱼、倒笃菜等也带到了杭州。时至今日,这些小吃小点都颇受杭州人的青睐,很多人甚至是今天买了,隔天又呼朋唤友地赶来买。一位常居杭州的“老建德人”更是直言不讳:尝到了小时候爷爷奶奶做的味道。
其实,不仅仅是建德豆腐包。眼下在杭州城内,缙云烧饼、开化气糕、湖州大馄炖等,也都以全新的高大上面貌 “攻占”着杭州人的舌尖。
西湖边的学士路上,不久前开起了一家叫作“古铺良食”的店,打着“衢州非物质文化传统小吃”的旗号,里面售卖的全是衢州当地的传统名点名小吃,比如衢州兔头、鸭头、衢江菜粿、常山贡面、杜泽灌肠、开化气糕、柯城烤饼等等。
而自从店铺开业以来,不少去品尝过小吃的人都表示,味道比较正宗。开化人李可对店里的气糕就一直念念不忘。
他告诉导报记者,汽糕就是用“汽”蒸出来的糕,这种小吃原本只有在开化街头巷尾才能找得到。不过,别看它物美价廉,制作工艺还是很讲究的。
“比如磨出来的米浆不能太稀,也不能太浓,还要根据天气变化不断调整,否则做出的汽糕不是太软就是太硬,咬起来缺乏弹性。做好以后,再把它切成小块,放入油中炸一下,香味就会出来了。”李可说。
与李可不同,杭州人小林来这家店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吃鸭头。“我特别喜欢吃鸭头,杭州一些人气比较旺的衢州鸭头店几乎都去过了,不是味道不正宗,就是环境太差,这里感觉两者兼得了。”她说。
眼下,西湖边的这家小店,俨然已经变成衢州小吃的展示窗口,除了引得一波老乡来这儿解馋之外,也让更多外地游客了解了衢州小吃。
和衢州小吃一样,“攻占”杭州人舌尖的还有著名的缙云烧饼。
已过花甲之年的鲍瑞良,是缙云烧饼界的元老。他的鲍瑞良缙云烧饼店,开在数码一条街文三路上。在当地,鲍瑞良做的烧饼非常有名,最多的时候,每天要做3000个饼,有人为了吃到他做的烧饼,甘愿排长队等候。
不久前,为了响应缙云县政府推广缙云烧饼品牌的号召,他把烧饼店开到了杭州,可谓带来了原汁原味的缙云好味道。杭州的这家店看上去虽然不大,只卖烧饼和馄饨,但售卖的两种小吃始终严格执行当地烧饼办的标准,可谓标准正宗的缙云出产。
气糕、烧饼之外,著名的湖州大馄饨,也是“攻占”杭城的地方小吃之一。其中比较有名的,要数周素珍馄饨店。据悉,目前周素珍已经在杭州开设了多家门店,店里售卖的馄饨,不放麻油和糖,突出肉香和润滑,一直深受吃客好评。
曾经何时,挣扎在街头巷尾的传统小吃总是给人以一种小打小闹,既形不成产业,更难登“大雅之堂”的印象。可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变化,导报记者留意到,诚如上述攻占杭城人舌尖的小吃们,眼下它们也开始作为一种地方特产、一种文化现象,或推品牌、或走出去、或玩“互联网+”,纷纷开启各自的逆袭之旅。
缙云烧饼,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两年前,缙云县出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要把烧饼产业作为富民工程,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扶持。为此,县里还专门成立了“缙云烧饼品牌办公室”,设在县农办内,给予专职编制,负责缙云烧饼产业的整体推进。
为了解决标准化难题,缙云制定了推进烧饼品牌建设的8条意见,实行“六统一”、“两集中”,即统一注册商标、门店标准、制作工艺、原料标准、经营标准、培训内容;集中宣传营销和挖掘文化。
旨在鼓励农民走出去开店创业,缙云还出台政策专门给予他们相应的补贴。同时,建立培训基地,对烧饼师傅进行免费培训。培训工作的强力推进,不仅确保了缙云烧饼的质量标准,为其品牌的提升奠定了基础,还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烧饼创业热潮。
而继缙云之后,今年4月,开化也正式下达文件,准备组建一个全新部门——开化县气糕品牌建设办公室,计划把每一位开化人都熟知的这种小吃做得更上一层楼。
政府层面之外,企业在小吃们的逆袭之旅中也是频频发力。
此前,60多位永康企业主就众筹1200万元,开了一家名为品丽州的永康肉麦饼小吃店。
区别于普通小吃店,品丽州除了店面装修高大上之外,对食物原料和食品加工制作也进行严格控制,比如,猪肉、面粉、豆芽等全部由自己的基地进行生产。
不但如此,每个小吃产品加工实行标准化全流程质量控制。比如肉麦饼,每个饼肉馅多重、瘦肉肥肉比例,都用电子秤仔细称过,并精确到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店还把肉麦饼进行O2O销售,将线下与互联网相结合,客户通过手机扫一扫、点一点,肉麦饼就能送货上门。
“地方小吃标准化经营这一点很重要。”对于小吃们如何才能成功逆袭,观察人士陈晓慧表示,建立起规范的产品标准,产品的可复制性就大大增强,品质也更加稳定。除此之外,形成产品标准的地方小吃,经营门槛会有所提高,自然也就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她认为,一系列统一的产品标准,就是为了让产品更易于输出,这些统一,也是品牌化经营的前提。
“另外,在地方小吃品牌化经营的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利用互联网,也能帮助其实现快速传播。”陈晓慧称,不管是销售渠道还是营销策略,互联网都在革新着餐饮行业,地方小吃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