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麻辣姐:中年危机是“中产阶级男士专供”

来源:功夫财经 2017-11-17 9:15:16

 文 | 财经麻辣姐


阅 后 即 焚

中年危机不仅是“男士专供”,而且是只针对像宋思明这样的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中产阶级男士专供”,是街边摊煎饼的大叔享受不起的奢侈品。

中年危机就好像,你在漫长的打怪升级中耗尽了你的红药瓶,对于即将开始的游戏下半场,有点不知所措。

你虽然改变不了预期的自然寿命,却可以改变预期的工作寿命。


中年危机是“男士专供”

据说,当一个男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前列腺问题,就意味着中年危机的来临。中年危机常常被戏称为“男人四十综合征”,这意味着,中年危机似乎是“男士专供”,就好像“平衡工作与家庭”的难题是“女士专供”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中年女人就没有危机吗?

这里的所谓“危机”,其实是指内心的一种巨大焦虑感,它源于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女人的社会理想设定就是家庭为重,或者至少要兼顾事业与家庭,一个婚姻失败的女强人只会被认为是“人生输家”。女人一旦达不到这种理想设定,就会产生焦虑感,因此才有“女士专供”的平衡工作与家庭问题。

按社会设定,一个女人最好的年龄是25岁(这是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龄),之后就是漫长的下坡过程。一旦过了40岁的“豆腐渣”年纪,不管你内心还有多少幻想和冲动,你的社会设定已经变成一种可有可无的陪衬,这个世界属于那些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和位高权重的中老年男人。

现实中,除了少数自我意识极强的女人,大多数中年女人也确实默认了这种设定。虽然经常买衣服、做美容,却无心控制发福的身材;虽然有一份工作,却只是在职场混日子,毫无向上的进取心;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内心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中年女人不是没有危机,而是身在危机中而毫不自知。中年女人的最大危机,就是这种没有焦虑感的自我放逐。

反过来说,所谓“中年危机”这种中年男人的普遍焦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件好事。焦虑其实是人在面对潜在危机时的一种心理预警。它虽然会导致痛苦,却可以让人保持警醒,就像一只时不时叮咬你的“牛虻”,让你意识到可能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所以,焦虑其实是中年男人对抗危机的一种积极方式。

那么,中年男人到底在焦虑什么呢?与女人最好永远25岁不同,男人的黄金年龄是40岁。按社会设定,一个男人,从除了满腔鸡血外一无所有的愣头小伙,经过20年辛苦打拼,进入中年时,事业上至少混到了有一间独立办公室,生活上有房有车有妻有子,身体依然年富力强不失雄性魅力。这时候,论地位、论财力、论能力、论内涵,中年男人都完爆愣头小伙——《蜗居》里的小贝拿什么跟宋思明比?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年危机不仅是“男士专供”,而且是只针对像宋思明这样的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中产阶级男士专供”,是街边摊煎饼的大叔享受不起的奢侈品。


中年危机的根源

悲催的是,中产阶级大叔们刚刚有了点人生赢家的意思,怎么就突然危机了呢?按照心理分析大师荣格的说法,中年危机是当你在具体的奋斗目标达成后,人生失去方向感而陷入的一种虚无状态。一种相反的说法是,中年危机是当你意识到“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而你的时间已经不多,可能再也没有翻盘机会的无比焦虑。

哪种说法是对的呢?其实,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完全可以兼容,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患得患失,具体来说,就是由理想幻灭感和虚假安全感构成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社会金字塔的顶部就只有那么几个位子,大多数中年男人爬到半程时已经爬不动了。虽然嘴上不承认,心里面却很清楚,这就是自己一辈子能够达到的最高成就。每当扪心自问:“这辈子就这样了?”内心的痛苦绝望是很明显的。

而另一方面,你已经取得的那一点点成就,又带来了想象中的安全。你不再是不计得失、一往无前的拼命三郎,而逐渐安于现状、一心守成,体现在外形上就是大腹便便、油光满面。问题是,这种安全感是虚幻的。它给你带来暂时的安逸舒适,让你丧失警惕性和“饥饿感”,逐渐蚕食你的野心和自我驱动力,而这才是最要命的。失去了自我驱动力的人生,就如同一艘失去了动力的轮船,随波逐流,随时有触礁的风险。你想从“开创”转而“守成”,但是,守得住吗?

特别是,虽然你号称拥有20年工作经验,但其实你并没有刻意去20年如一日地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而是很早就停留在一个舒适区域,安于做一个熟练工。那么,你所谓20年工作经验所积累的实际技能水平,一个有心的年轻人也许用两三年就可以达到。这时就很尴尬了。这些年轻人脑筋更灵活、学习新东西更快、可以接受连续加班甚至吃睡都在公司。最最重要的是,他的工资只要你的三分之一。那么请你告诉老板,凭什么非要留着你?

前段时间传出华为研发部门清退40岁以上的程序员,就是血淋淋的例子。据说任正非对此的表态是:“华为不是家,与员工是雇佣关系。”潜台词大概是,你过去的贡献,公司已经用高薪回报你了;未来你没有能力继续为公司创造价值,只能走人。这听起来很残酷,却是一笔公平交易,甚至是现代企业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否则,难道要回到过去那种人人终身铁饭碗的大国企制度?

总之,中年危机就好像,你在漫长的打怪升级中耗尽了你的红药瓶,对于即将开始的游戏下半场,有点不知所措。


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根据荣格理论,既然社会的金字塔结构注定了大多数人只能是极少数人的陪衬,那么,想要摆脱由此引发的中年危机,就应该让自己跳出这种社会游戏,不再一味向外寻求,而转向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体验。当你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吧,这似乎有点当逃兵的意思。不过,换个角度看,中年危机虽然有外界的客观压力,却更多来自于一种内心的感觉,一种你对于时间的自我界定。

古代人寿命短,活到40岁差不多就进入老年了,所以韩愈说他“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现代人的预期寿命到七八十,所以40岁算是中年。可以合理推断,当未来人类预期寿命在百岁以上,那么40岁还算年轻人。

现实中,你虽然改变不了预期的自然寿命,却可以改变预期的工作寿命。如果把自己当成一个终身工作者,80岁才退休,那么,40岁时你才工作20年,还将继续工作40年。这时,你未达成的理想还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实现,你已经取得的成就不过是阶段性成果。如果这样想,构成中年危机的理想幻灭感和虚假安全感也就荡然无存。

事实上,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很多都是这样的终身工作者。有像巴菲特、索罗斯这样,年过八旬还每天准点到达办公室的人;有像德鲁克这样,92岁时还在坚持写书笔耕不辍的人;还有一批高龄创业的业界大佬,如40岁创业的柳传志、42岁创业的宗庆后、43岁创业的任正非、74岁再次创业的褚时健。人生对他们来说是一场真正的马拉松,当才跑完10公里时,哪有什么资格说“中年危机”?


...,挑战最强王者,赢取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