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美食“油炸糕”

来源:北京丰镇同乡会 2017-12-1 9:18:10

丰镇人过年一般都要蒸黄米面糕,蒸好后涂抹上一些胡麻油以防粘手,然后趁热揉搓成一大块,多以沙糖莲豆羹为馅,包捏成圆形或椭圆形,然后再用胡麻油炸成金黄色,趁热食之,脆甜可口,唇齿留香。不过这种美食地域性较强,只有晋蒙陕冀部分地区有此食品。其中山西大同、怀仁、应县一带黄糕是其日常主食,多不用油炸,蒸熟后直接用骨头汤、羊杂碎汤蘸而食之,其味亦美不可言。应县盛传“鸡蛋碰糕”,说的是在衣食匮乏的年代,应县人全家蒸一块黄糕每人分一小块,因无油可炸也没有羊杂骨头汤可蘸,只好在饭桌中间吊一个熟鸡蛋,吃时用黄糕碰一下鸡蛋,利用望梅止渴的原理,把黄糕“就”着吃下去,据传一个熟鸡蛋最长时间可以吊半个月,呵呵,这当然可能是一种调侃的说法,而“羊杂黄糕”后来则发展成为大同有名的地方美食之一。

我的老家在塞外乡下,家乡人无论过节还是杀猪都有蒸糕炸糕的习惯,尤其是到了秋天莜麦收获的季节,场面上垛满了橘黄色的莜麦垛(家乡人把脱粒用的场地叫做“场面”,其实就是一块地面平整如操场一般大小的地方),给莜麦脱粒是一件麻烦事,有用三、四轮车或牲口带碌碡碾的,有用脱粒机脱的,当然最早还有用槤枷打的(槤枷是用一根长约2.5米粗如婴臂的木棒,一头穿一根木轴,轴上用牛筋绳绑着三根手指粗细的鞭杆,使用时挥动木棒,鞭子在空中完成180°旋转后砸向地上平铺的莜麦,是需要一定技巧但又是纯体力活,后被淘汰),需要好几家通力协作,乡下人淳朴,虽然都是乡里乡亲,但来帮忙就是客,家家户户都压制粉条,炸油糕,母亲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忙进忙出,那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纯真的年代, 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到处都飘着油炸糕的香味。如今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型脱粒机,或者两三家合伙买上一台,使脱粒这个工作变得相对简单起来,而莜麦的种植量由于种种原因也在逐年减少,现在即使到了莜麦脱粒的季节,也鲜有人蒸糕炸糕了,那种油炸糕的香味只镶嵌在我的心灵深处,成为永久不能磨灭的记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住的楼越来越高,用的锅越来越小,现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在家制作油炸糕已经不多见了,特别是90后,因其制作过程复杂,火候难于控制,使得这种美食即将消逝,也许若干年后,这种美食只能出现在70、80的后记忆深处。

作者:陈尚,丰镇人,自幼喜爱文学,曾任《朔方》杂志社特约创作员,某省级新闻舆情研究中心特约记者,其短篇小说《冬天.春天》2009年在《丰镇文艺》发表,受到丰镇市文联的重视,2016年发表小说《千万负翁》受到丰镇市作协的好评,近年来发表的小说作品有《也想飞翔》、《红尘花语》等,其散文诗歌多见于《丰镇报》,现为自由撰稿人。

... 豐鎭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