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打“汤”
井冈山客家村寨,处处流传着“上屋过来下屋客”;“过条门槛都是客”的俗话。客家人好客,给外来客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客家人的“汤”了。
到客家人家中做客,热情好客的主人招待客人除醇香的糯米酒及各种精美点心外,一定有一钵子“汤”。若未吃“汤”,不论客人有多急的事,主人也绝对不会让客人走。
此“汤”是何物?并非大家平时餐桌上用汤勺舀来喝的汤,而是用筷子夹起来吃的“汤”。它是用鸡、鸭、猪肉和两个蛋组成的食物。在闲时,还有以酒酿蒸鸡蛋也算是“汤”。
客家人煮“汤”,名目繁多,除招待客人的“生客汤”、“新年汤”外,他们自家也有很多“汤”吃:正月外出有“出行汤”、学生读书有“进学汤”,毕业时有“毕业汤”,过生日有“寿汤”等。就是失脚掉下厕所,家人也会煮一碗”汤“,意在去除邪气,逢凶化吉。
据说,红白喜事各有三十六种以上的“汤”,有结婚喜事闹新房时厨师唱的谜语歌为证:“一只鸡子圆丁当,煮了三十六碗汤,碗碗有六块,块块有六两”。以娶亲时男方家为例:新郎新娘共吃一只鸡的“做家汤”,表示成家立业;其他客人皆有一碗以鱼丸、肉丸、猪皮做的“汤”;而那些前来为婚事帮忙的亲友,则以其当时的职责食其“汤”,如“先生汤”(司仪吃的)、“抬轿汤”、“挑三圆桶汤”“擎高灯汤”、“掇魁汤”(挑头吃的)、“引鸾汤”(媒人吃的)、“引凤汤”(牵新人吃的)、“铺新床汤”、“擎帐汤”、“小礼汤”(出纳吃的)、“开勺汤”(厨师吃的)等,还有洗菜、洗碗筷、挑水、做豆腐、烧开水、端菜、借酒壶、借桌凳等吃的“汤”,总之无人无“汤”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