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食•兔肴

来源:阿兮 2018-4-3 9:19:52

我的家乡就是庄奴老先生心中那座有故事的小城:璧山。

小时候记忆中的家乡是七十年代老照片似的黑白两色,那是粮肉都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时期,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好像是外婆的板兔。

外婆是“抗战胜利纪功碑”换成“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那一年从一个家庭主妇投身历史洪流的。她参加了当时时髦的合作社,在一个冷酒馆上班。酒馆的样子在我记忆中大致和迅哥笔下的“咸亨酒店”类似,卖的干酒有四五种,凉菜也有六七类吧,冷盘中最顶级的就数这璧山板兔了。据说创产于明朝末年,有“中华第一兔”之美誉。我是时常能吃到一个五分钱的兔头,吃的时候多半还在心里感叹,人间美味呀!时常是多久呢?现在想来,可能是一周左右吧。

作为中国知名的肉兔产地,璧山中国白兔和草兔的养殖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璧山食物较重口味,鲜香麻辣,正适合烹制兔肉。璧山白砍兔是一道历史悠久的美食,据记载发源于1728年,在抗战时期就备受周恩来、冯玉祥等人赞誉而名扬四海。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家附近一个叫刘先才的二十来岁的年青人得到了传承,“财兔”就在小城风靡一时。这种美食的制作过程大致是:活兔宰杀后先用清水煮几分钟,去血,保持肉质鲜嫩,再用秘制卤料配方煮一个多小时,让卤料的香味浸入肉中,吃前半小时再加入荔枝或麻辣口味的拌料。

那时节我已经到重庆城打拼了,周末回家,母亲总要去买只“财兔”来犒劳我,且总是笑道: “财财(老板小名)老远就喊刘孃,又插了几个轮子(很有点优越感)”。 “财兔”一九八六年建璧山向阳菜市场时就开在我家楼下几十米远的街上,每天都有人排队购买。后来在重庆安了家,无论寒暑,每次到小城也要带上一只回来,老婆小孩都喜欢那味道。以至于偶尔到璧山因为其他原因没按惯例带只“财兔”或“罗板鸭”回家,儿子必然有些失望,老婆自然更是没什么好脸色了。这种从唾液腺到胃腺的愉悦,又经历三十多年浸染,还有老母亲到妻儿三代人的爱好,再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食物,的确百吃不厌。

前几年的某一天去买“财兔”,同行的刘郎说,现在“财兔”的味道没有从前好了,璧山人都流行吃“唐兔”了。我当然不为所动,后来又听了另外几个朋友大致相同的言语,也去南街买过一两次“唐兔”,感觉除口感稍有不同,还不足以取代心头“财兔”的位置。有一次听熟悉内情的广春详述,原来“唐兔”也有些传承,经营了很多年,始终默默无闻,后来似乎是找到了什么高人施法,又通过很多门路宣传,在外行和重庆主城,名声似乎已盖过了“财兔”。

在璧山,烹兔的方法千变万化,因此有无兔不成席的习俗。在家乡的宴席上,“红烧兔”、“白砍兔”、“红板兔”、“酸汤兔”、“火锅兔”、“烧烤兔”、“粉蒸兔”等一道道美食会让食客口舌生香,垂涎三尺。为了口腹之欲,我们时常周末全家出动,开车到小城,只为去大江龙酒楼吃“香辣兔”和“尖椒兔”,或换个地方到沿河东路老店尝尝“西木兔”,找家新店试试“跳水兔”,再逛一阵秀湖,到文庙喝一个时辰青茶,登半天金剑山,回城带只荔枝味“财兔”,心头就涌起了股小确幸。

我这人品尝佳肴时必观察它的形色,慢咽它的口味,再琢磨它的流程,脑补它的做法,回家后釆购些食材来试做几次。当然,有时达到预期效果,有时难免差强人意。逐渐改良过后,少不了邀三两好友,分享一番。

记得有一次程凯自远方来我家,还带了位日本女友,自然是上香茶款待。那女子也就二十多岁吧,相貌和装扮都与国人无异,只是头上梳着个精致的发髻。叫什么名字忘了,好像说父亲是北海道渔民。她不会中文,只用英语与程凯和娜交流,我则只能靠他们翻译。那天做的主菜可能是双椒兔丁,端上餐桌,女子张大了嘴,说了些什么,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程凯翻译道: 她说兔兔那么可爱,我们那儿只把它当宠物,没想到你们竟然要吃它”。我心头想,鲸鱼也萌萌的,你们不也残忍地捕杀蚕食它们吗?嘴上却说: 中世纪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曾郑重宣布,刚出生的兔子应该属于一种鱼。当时的宗教戒律要求斋戒期间不得吃肉,除了鱼肉兔肉”。兔肉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肉类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却低于所有的肉类,也难怪国人对它有“荤中之素”的说法。

人类的祭祀最初大致是对天地、鬼神、生死、疾病、猛兽等的敬畏而形成的。我以为,祭祀活动产生了人类文化、礼仪和美食。在中国古代,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老百姓只能祭祭祖先和灶神。大约是祭祀时香气升腾,容易被天神接受。神灵和祖宗要闻到飘上天的味道,才知道是否心诚,所以供品要做出色香味美,要分得出级别与种类。屈子《楚辞•招魂》,就是报出菜单:大米、小米、新麦、黄粱啥都有,酸甜苦辣样样可口;肥牛筋炖得很香,还有吴国司厨做的酸辣汤;红烧甲鱼、叉烧羊肉拌甜酱,煮天鹅、烩水鸭,再加点酸浆,卤鸡、焖鳖,味道特别清爽;还有油炙的面包、米饼渍蜂糖”。历数人间烹调美味,魂兮胡不归。我听过一些道士、巫师念经祈福,也大致如此。

话说回来,川菜中有名的回锅肉、蒜泥白肉,起源就是各种祭祀用的猪肉。祭祀结束后,每家分得一块,有的人拿回家熬一下油,加豆瓣、辣椒、蒜苗,就做成回锅肉,有的则加油辣子、蒜泥,凉拌成蒜泥白肉。想来,“财兔”也是以此类方法,逐渐改良而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