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是秋的主气,秋季人体极易受燥气侵袭而伤肺,口干舌燥,咳嗽少痰,鼻子出血都是秋燥的表现。袁占盈教授说,立秋之后,饮食上要以防秋燥为主,多食发散之物,如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和滋阴润燥之品。
1、暴饮暴食
踏入秋季之后,气候逐渐变得宜人,炎热的天气开始远离,人的食欲也开始恢复,如果不能控制好饮食摄取量的话,容易导致热量过剩,转化成脂肪堆积,让人发胖。无论是哪个季节,饮食都要以适量为宗旨,切记暴饮暴食。
2、吃太多蟹
秋风起,蟹肥美。秋季正是蟹的季节,个大、体肥、味美。但是吃蟹的时候要注意清洗干净蟹体,因为蟹内有大量的细菌和污泥,其中的寄生虫很多。另外也不宜多吃,伤害身体。吃蟹的时候最好搭配醋和姜丝,以免因为蟹太寒凉,导致身体不适。
3、饮食不分时节
饮食养生的一个重点是要注意食物时节,不宜食用的时候吃了不会达到养生的目的。例如食物本身处于危险期,或我们的身体处于和某种食物特质相冲突的阶段,这些时候就需要特别的注意。蜂蜜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但是在农历7月的时候最好不要吃蜂蜜,因为大多数有毒的植物都在农历7月开花,密封会采集有毒植物的花蜜,因此酿出来的蜂蜜也会含毒。生姜也不宜在秋季饮食,因为属于辛辣的食物,容易出现秋燥问题,导致耗气伤神。瓜类食物也属于阴寒食物,多吃会伤脾胃,秋季也不宜多吃。
4、过多食用燥热之食物
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和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所以很多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都从秋季开始复发或情况加重。秋季饮食要避免过于燥热的食物,煎炸类的食物则需要避免。另外,人体为了迎接寒冷的冬季,往往会贮存脂肪,秋季热量的摄取会大于散发,所以肥胖的人士在秋季中更应该吃低热量的减肥食品。立秋之后饮食上要增加酸,增强肝脏功能,苹果、葡萄、山楂、柚子等水果含水量多,又偏酸,可以多吃。
5、忌吃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大部分在秋季成熟,但同时也是带最多囊蚴的时节,这时生吃水生植物易受其感染,导致肠黏膜发炎、出血、水肿、溃疡、腹泻、食欲不振,儿童脸部浮肿、发育迟滞、智力减退等现象,严重者甚至因衰竭或虚脱导致死亡。
6、忌不按食物安全期吃
有些食物虽然有较好的养生作用,但在某些时间段里却不宜食用。如食物本身处于危险期,或我们的身体处于和某种食物特质相冲突的阶段时,要格外加以注意。比如蜂蜜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但要注意在农历七月时不要吃蜂蜜,这是因为大多数有毒植物都在农历七月开花,蜜蜂采集了有毒植物的花后,酿出的蜂蜜也会含毒。另外,购买蜂蜜要到正规商家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不要私自采集食用。农历八九月份,正是秋冬养阴的补给期,应该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而生姜是辛辣食物,食用后易使人生秋燥,导致耗气伤神,所以最好不要吃。瓜类属于阴寒食物,吃多伤脾胃,因此秋天要少吃。
结语:立秋后,往往白天很热,而夜晚比较凉爽,早晚温差变大。自然万物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变为阴盛的转折点,人体阴阳代谢自然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人们要保持健康,饮食应有所禁忌,不可胡吃乱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