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方言| 重庆言子快没得了,以后吹垮垮啷个办?

来源:元素 2016-8-20 9:15:10

方言式微了!

尤其是到了互联网时代,

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社会方言。

当我们每天被洪荒之力狂轰滥炸之时,

当我们不带点网络流行语就不会正常说话时,

方言独有的鲜活和个性更被冲击的支离破碎,

方言的发展空间进一步萎缩。

重庆言子也难以幸免!



重庆方言式微了?!

I HOPE YOU LIKE IT

前段时间,一个叫高林鑫的重庆妹儿在网络上火了一把。在方言类音乐节目《十三亿分贝》中,她凭借一首改编自《rolling in the deep》的歌曲——《你要啷个》在社交媒体中得到热烈关注,被网友称之为用重庆言子炸出来了满屏的火锅味。


 

可以说,在全国的方言种类中,东北话、西南官话(包括重庆话)、吴语、粤语是四大地方性强势语言。对于这一点,特别是在重庆学习工作十几年来,我的感受更为深刻。


重庆本地的同学基本上不用普通话跟我们交流,我曾经开玩笑说这是“重庆话沙文主义。”




让重庆人说普通话太难了,这里面有害羞的成分,因为川渝人只要一本正经地说带有椒盐味的普通话时就莫名其妙地自带喜感,很多重庆人就索性不说了。


第二是重庆人对自己母语有着强大的自信,当他们用母语表达时,语言之精妙、之生动、之暴烈、之直爽,活脱脱即是这座水火山城的性格所在。




不过,即便重庆话如此强势,但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在普通话不断推广、网络语言侵蚀、重庆话自身更新能力变弱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重庆话正变得越来越缺乏活力和个性。言子还是那些老言子,只是缺乏新鲜的血液。


重庆话快没得了!

I HOPE YOU LIKE IT

近些年来,不少专家学者都把普通话当作方言萎缩的罪魁祸首。从幼儿园到高档写字楼,普通话已经成为第一交流语言。




在某些公司里,甚至明文规定上班时间禁止使用重庆话。很显然,这些公司认为办公场所用重庆话有点土,跟企业的“现代化文化精神”不符。


最“丧心病狂”的是重百,从上到下每位员工都必须对顾客使用普通话,这对买卖双方来说,都构成了一种折磨。


普通话大行其道,方言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压缩,过去的一些蕴含在方言里面的地方文化特色正在逐渐的消亡。曾经强势的重庆话也开始慢慢不再强势。



重庆话的强势也得益于诸多复杂因素,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从地理上讲,重庆深居内陆,周围也是被大山大河阻隔,很容易形成特定的地域文化圈。


政治上,重庆作为西南政治中心之一,自然也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重庆话受政治干扰的可能性非常小。




但是,一方面是中央政权“车同轨、书同文”的要求,一方面是人口大量的迁徙交流,现在如果还想保持方言的纯粹性几乎不可能。重庆自古就是移民城市,重庆话就更加难以避免被统一成一种语言,即普通话所蚕食。


这听上去有点令人遗憾,然而这也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自然结果,就如同人的生老病死一般。


重庆话还霸道得起来不?

I HOPE YOU LIKE IT

语言首先是一种交际工具,其次才是一种文化载体。重庆话也不例外。无论是普通话变得强势还是网络语言的无孔不入,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它已经不再符合这个时代的表达。


 

这很残酷,也很真实。毕竟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最终话语权也要交到他们手里。当他们脱离了重庆言子的特殊语境,不懂也不需要那些“古老”的东西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抛弃。总有一天他们会把“登独”替换成“帅气”。


也许真正能让一种语言活下来的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文艺作品。唯有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文化作支撑,语言才能够活下来。


如果只是口头交流的工具,别说发展新的重庆言子,就连那些老的重庆言子都很难保存。



 

所幸的是,重庆在这方面表现的还不错。在重庆,除了《山城棒棒军》、《生活麻辣烫》、《雾都夜话》等本土剧外,用重庆话演绎的文艺形式仍然不少。



还有像Mr.达的重庆言子说唱、全部用重庆话演唱新金属风格的孵化乐队,以及吴文的重庆言子磁带,在坊间也受到不少追捧。




即便如此,重庆话的生存环境也不容乐观。曾经由重庆本土笑星赵亮出品的重庆方言剧《挪个地方要得不》就曾遭打压。不得不承认,广电总局一纸限制方言剧的禁令,让方言剧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对于现在重庆言子的停滞不前,我们有理由感伤。但我们也只能无奈地承认,总有一天我们再也听不到最地道的重庆言子。语言是变化发展的,因为它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这些变化是中性的,没有积极或消极意义。




只不过当我听到力帆球迷在奥体中心用整齐划一的普通话高喊“永昌、傻X”时,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哀,毕竟我以为只有工体的国安球迷才能代表国骂的纯粹。这很不重庆。


声明:本文为《元素》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订阅2016年《元素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