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请...
在开始写这期之前,我一直纠结文章取个什么名字。自己想了很多,也在网上到处翻找,希望能找出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来。可是找来找去,始终没有合适的。
有些名字要不然就是太高大上,像国宴服务师,宴会服务师,高级技师(没错但不是东莞那个)。要不就是过于接地气:先生,小姐,嗨,喂。
其实我在刚接触餐饮行业的时候也做过服务员,或者说客串过。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是在春熙路的一家餐厅。当时也算是挺牛比的餐厅,两层楼,还有很多包间。早上上班以后先要清理餐具,打扫卫生等。等到快中午,客人就开始陆续进来了。
基本流程就是询问客人:你好 请坐 欢迎光临 你们一共几位 等等。然后是倒水 拿菜谱 点餐:请稍等 这是你的菜 请慢用 等等。
一般客人较少的时候,我们会很容易发现客人的需求,比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一些细小的动作。
要是遇到很忙的时候,特别是大型宴会的时候,我们也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这这种情况下,有的客人会站起来大声喊你,挥手招呼你。亲身经历过就会知道,这个时候叫什么真的不重要!想想要是有个客人着急的挥手叫你:宴会服务师,快过来。也是蛮好笑的。
但是,你不管用什么称呼叫我们,都没有关系。我们希望的是自己或者同事能够尽快看见你,并提供服务。
我们希望我们的餐具保持整洁
希望我们的菜品能合你口味
希望我们的微笑和服务能使你满意
更希望你能记住我们,下次再来。
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让你吃的开心满意。我们的服务能得到你的认可。
被认可不是靠那些高大上的名字,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服务。
所以,当你有需要时,就叫一声『服务员』,也是对我们最好的称谓。
于是,文章的标题终于也叫了『服务员』。
既然是讲服务员,这期就专门请到了两位来自金牛宾馆宴会厅的服务员,不要看她们年轻,可都是见过大场面的角色。
潘玉霞,这个90后的小姑娘。最近才在“2016年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的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平时的工作中更是出色完成了多次重要的接待任务,也是很多同事和领导眼中的好孩子。在同小潘的聊天中,我还发现她是一个满满正能量的小女孩,不太多的谈话中反复说着宴会厅团队多么的团结友爱,同事之间多么的和谐默契,以及领导对她的关心。而我最想知道的工作中的成绩,她几乎只字不提。后来大家比较熟了,她才给我讲了几件小事。
“一天的卫生也还没做,已经累的想趴下去了,但我回到宴会厅后看到的是很暖心的场景,大家都在忙着帮我做值班没做完的事,人多力量大,很快不到十分钟就完美了宴会厅的卫生,我想那时感觉到的不是累,而是暖吧。”
“有一天晚上上班的时候身体不舒服,自己跑到角落里去哭了,后来无意间被我领导看到了,起初并不知我是因为什么原因,看我情绪比较激动,摸我额头在发烫,立马从自己包里拿出几百块让同事送我去医院。”
以上是潘玉霞的原话,确实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事。我觉得这里不需要太多修饰,把平凡还给平凡。因为平凡所以伟大,因为平凡所以感动。因为所谓平凡,当你做同一件事,一千次,一万次,不出错,做得那么好,这就不平凡了。
彭欢,也是90后的小女孩。她和潘玉霞即是同事,也是愉快的小伙伴。有意思的是,彭欢跟我讲的也是工作方面的事情。大意也是工作如何繁忙,宴会厅的同事如何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大家最后终于共同完成了任务。
一开始我也觉得这些事情是不是太过于普通了,能否找一些比较扯眼球的故事。但和她们聊久了,我发现这些年轻人的世界观真的就是这么单纯,大概还是徘徊在成年人世界之外的思维方式吧。不过这倒是让我学习了很多。很多事情,确实要像她们一样,用最简单,最单纯的方式去处理。找到事物本初的状态,这不也是我们追逐但难以到达的理想吗?
彭欢:“你要是问我累不累,那是肯定的。很辛苦。但是在宴会厅这个大家庭里,一想到我还有这么多可爱又努力的兄弟姐妹,我就觉得再累都不算什么,我很喜欢这个和谐的大家庭,关键时刻大家扭成一股绳,有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解决。在宴会组的一年多,从学生党到上班族,经历了太多太多,也懂得了很多事情,总之我很珍惜与大家在一起工作的每一天。”
快要写完的时候有朋友善意的提醒我,用服务员做标题会不会显得有点自卑或者贬低的意思。我当然觉得不会,甚至有点好笑。一份正当的职业,通过辛勤付出获得回报,为什么要自卑呢?倒是想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比如像在禁烟的餐厅里抽烟,带宠物进禁带的餐厅,不能喧哗的餐厅里大声说话,甚至因为一些问题辱骂服务员。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可以的,还会卑躬屈膝的看你做这些事情,安静的听你骂完,最后赔上不是。我们不会觉得委屈,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只是,在公共场合这样做的话,旁边的食客,旁观者,只会对你侧目,觉得你没有修养,应该自卑的,应该被旁人指指点点的绝对不是微笑着恭恭敬敬的服务员。
以后当你进餐时有需要,记得叫一声服务员。我们会尽快来到你身边,提供服务。
完
照片拍摄于金牛宾馆